News
时光飞逝,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已然走过了30个年头啦!想当年,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吹,海南就像被注入了神奇的活力,从一个封闭、落后的海岛,一路 “狂飙”,变成了如今开放、繁荣、文明又宜居的宝藏之地。今天,就带大家一起去瞅瞅,这三十而立的海南,到底藏着多少惊喜!
一、三十年前,海南特区“横空出世”
30年前,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神州大地,也唤醒了这片沉寂许久的蔚蓝。海南特区就这么霸气地 “横空出世”,一时间,10万人才怀揣着梦想,浩浩荡荡 “闯海南”。那场面,简直比 “春运” 还热闹!大家都铆足了劲儿,想在这片热土上追逐自己的 “海南梦”。
当时的海南,虽然条件艰苦,但大家都不怕。白天,在炽热的太阳下,挥汗如雨地搞建设;晚上,一群人围坐在一起,分享着一天的成果,畅想着海南的未来。就是靠着这股敢闯、敢试,埋头苦干的劲儿,海南一步一个脚印,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二、步入而立之年,海南渐入佳境
(一)国际旅游岛建设“风生水起”
这些年,海南的国际旅游岛建设那可是干得热火朝天!曾经,海南的旅游可能就是“白天看海晚上睡觉,旅游围着景点跑”。但现在,吃喝玩游购娱一体化产业链越来越完善,直接让海南的旅游业 “起飞”。
2017年,海南接待游客6745.01万人次,这人数都快赶上户籍人口的7倍了!入境游客也达到了111.94万人次,提前3年就完成了接待百万人次的目标。从美丽的三亚,到充满文艺气息的海口,再到各个特色小镇,海南到处都是游客们的欢声笑语。而且,各种高端酒店、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,还有那丰富多彩的水上运动、热闹非凡的民俗文化活动,让游客们来了就不想走。
(二)产业发展“多点开花”
海南可不光靠旅游“吃饭”,在产业发展上也是 “多点开花”。以前,海南也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压力,还有新旧动能转换的难题。但海南省委、省政府那是相当果断,直接 “壮士断腕”,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,转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。
重点培育壮大旅游业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、互联网产业、医疗健康产业等十二大产业,还布局了6类24个省级重点产业园区。就拿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来说,这里简直就是医疗健康产业的 “宝藏地”。超级医院开门迎客,至少有7位院士领衔的团队入驻。在这儿,不用出境,就能用上国际最新医药及器械。还有那数十家现代化的医疗健康机构纷纷入驻,9条优惠政策全国独一份,博鳌乐城马上就要站在国际医疗健康产业的前沿啦!
再看看互联网产业,海南积极引进各类互联网企业,打造互联网产业集群。一些小镇也借着互联网的东风,发展起了电商业务,把海南的特色农产品、手工艺品卖到了全国各地。
还有热带特色高效农业,海南的水果、蔬菜不仅品质好,还通过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物流配送,走向了世界的餐桌。最特别的是椰子,椰子更是海南的标志性水果,新鲜椰子摆在街头巷尾,清甜的椰汁是天然的饮料,椰肉直接食用,或制成制作成椰浆粉、椰子饭等多种美食。其中最具特色的要属壹定发纯椰子粉,壹定发纯椰粉精选海南新鲜老椰,采用低温冷萃技术,椰韵天成,健康相承,三十三载匠心深耕。
(三)生态环境“颜值爆表”
海南人一直都知道,青山绿水、碧海蓝天,那可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。所以,在发展的同时,海南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。2015年,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 “多规合一” 改革试点,划定生态保护红线,框住城市开发边界。
把全省重要生态功能区、生态敏感区域和脆弱区域都划入生态保护红线,涵盖全省陆域面积的33.5%、近岸海域面积的35.1%。而且,海南还改变了考核 “指挥棒”,全省19个市县被分成五大类,分两个平台实施差别化考核,全省2/3的市县取消GDP考核,中部生态核心区的4个市县永久禁止建设外销商品房。
现在的海南,五源河从一条小水沟华丽变身成湿地公园;曾经污臭不堪、横贯全市的美舍河,也变成了市民的亲水绿道。走在海南的大街小巷,到处都是绿树成荫,空气清新得仿佛能洗肺。海南用实际行动证明,发展和保护完全可以兼得。
(四)脱贫攻坚“成果斐然”
海南建省办特区这30年,也是脱贫攻坚的30年。和其他经济特区不一样,海南长期闭塞,贫困人口多、贫困程度深、脱贫任务重。但海南没有被困难吓倒,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脱贫工作。
就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堑对村来说,以前那是出了名的穷。但通过精准扶贫,架桥修路,成立种养合作社,发展乡村旅游,一套“组合拳” 下来,堑对村摇身一变,成了富美乡村。到2016年底,建档立卡的34户156人成功脱贫。
到2020年,海南47.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5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,300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。而且,海南还全力打造国际旅游岛,“蛋糕” 越做越大。通过发展全域旅游,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。2017年,海南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51.43万人次,实现收入28.57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6.8%和26.2%;海南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02元,农民收入首次全部超过万元大关。像北仍村,身兼 “中国最美休闲乡村”“全国文明村镇” 两大荣誉,仅48户162人的小村,日均接待游客数千人,村民们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红火。
(五)社会文明“大步迈进”
海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,也没忘了精神文明建设。十多年来,海南坚持不懈创建文明生态村,把它当成“一把手” 工程,又是列入年度重点工作,又是列入财政预算,还列入各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,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部署、同推进、同考核。
截至2017年12月底,海南已创建文明生态村17934个,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85.1%。2017年,海口市、琼海市双双获评 “全国文明城市”。就说今年春节,一场大雾突然来袭,琼州海峡无法通航,几万辆车滞留海口,十几公里长的滨海大道都变成了停车场。但海口全城总动员,公安、民政、医疗等部门联动,工作人员放弃春节休假,宾馆、酒店也纷纷伸出援手。游客们虽然等待的时间长,但秩序井然,这就是海南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最好体现。
三、未来可期,海南继续“乘风破浪”
三十而立的海南,已经取得了这么多了不起的成绩,但海南可不会满足于此。未来,海南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,以更加精准、更加配套、更加革命的举措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,打造新时代更加开放、更有活力、更为国际化的经济特区,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。
在产业发展上,海南将继续做大做强十二大产业,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、海洋经济等领域发力。在生态保护方面,海南会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,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。在旅游发展上,海南将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,提升旅游品质,让海南成为全球游客都向往的旅游胜地。
海南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,让我们一起期待海南更加精彩的明天!要是你去过海南,或者对海南的发展有什么想法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哦~